找到相关内容20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知义法师答:学佛虔诚何以多病?

    ,妄想特别多。若是有点病,思想却会因此而转向,所以宝王三昧论的第一条就说:‘念身不求无病,无病则贪欲易生。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以前有位朋友,品学均优,所以事业心很强,劝他学佛,总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知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2/19301820652.html
  • 慈悲镜发隐

    近世杀劫之惨,振古未闻,推究其由,皆因食肉之所酿成,是食肉为杀劫之因。杀劫乃食肉之果,而果复造因,因复感果,展转互杀互食,了无已时,可不哀哉。然杀劫之惨。人所共戚,而杀生食肉之惨,人所共乐,实则不异于自杀自食,及自杀食其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也。故入楞伽经云,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在生死中,轮回不息,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,乃至朋友亲爱侍使,易生而受鸟兽等身,云何于中取之而食,食肉之过,可胜言哉。泉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340465.html
  • 逆境学佛易

    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这本书的下卷还提供,化逆境为助境的方法:   1、念身不求无病,身无病则贪欲易生,是故圣人设化,以病苦为良药。   2、处世不求无难,世无难则骄奢必起,是故圣人设化,以患难为消遥。   3、究心不求无障,心无障所学腊等,是故圣人设化,以遮障为解脱。   4、立行不求无魔,行无魔则誓不坚,是故圣人设化,以群魔为法侣。   5、谋事不求易成,易成则志存轻慢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847921.html
  • 春天清热吃点茄子泥

    出血以及跌打损伤的小毛病,吃点茄子泥吧,保证症状好得快。 春天百病易生,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,适合通过对饮食习惯的调整来保护心脑血管。中医专家、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李乾构提醒说,其实茄子的...

    君合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3340177083.html
  • 问:学佛虔诚为何还多病?

    思想却会因此而转向,所以宝王三昧论的第一条就说:‘念身不求无病,无病则贪欲易生。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以前有位朋友,品学均优,所以事业心很强,劝他学佛,总说还早。后来因为生了一场重病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64677753.html
  • 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报道(第六天)

    只有在出家时才有的。”另一男营员则说:“走在街上,每一步都象是走在自己的心里。拜塔时我在思考,该怎样感恩?在顺缘时我们易生感恩的心,在逆缘时该如何保持感恩之心?在得到别人帮助时,我们易生感恩,当别人有...

    夏令营新闻组

    |第十三届|生活禅|夏令营|皈依|明海法师|明契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07/001946119.html
  • 不同皮肤类型的美容与饮食

    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较多,皮肤毛细血管扩张;干性皮肤者,皮肤内水分不足,新陈代谢缓慢,皮脂腺功能减退,皮肤表面干燥,表皮角质屑易胶落,皮肤缺乏弹性,易生皱纹。因此,根据不同类型皮肤进行饮食调养,对皮肤的健美...

    佚名

    |不同皮肤类型的美容与饮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8/09431513790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?

    必定易生。愚人执崖理,谓家中女人生子,家中都不可供佛,也不可念佛,否则得罪。此系执死方子医变证者,只知其常,不知其变,可哀也已。汝能将此义,与亲邻妇女说,其功德甚大,而毫无所费,可谓拯人于未危。但须详为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念佛|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1/20044818167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那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?

    家庭生活易生烦恼,日久便由龃龉而生婚变,不少“女强人”的婚姻便是这种类型;当今社会不少事业型的“女强人”,大都婚姻家庭不幸福,症结就在于此。 以佛法的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21020630329.html
  • 身受与心受

    心相而取外相,然后退减,自生障阂。”身体若感受到痛苦,专注 地(取自心取)观痛感(身念处的锻炼法之一 ) ,可以住于身苦而不生起心苦,凡夫不专注 地(不取自心相)观照,则心理易生懊恼痛苦,有人经历了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2553167.html